从三大运营商处获悉,此前传北京地区未实名手机用户10月15日将被停机,实际是分批执行,10月15日开始,最晚至10月31日截止。其实,多地已开始执行不实名就停机政策,中新网对此进行了梳理,大部分地区都是分批执行,如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未实名,将面临被停机甚至销号的处理。(9月23日中国新闻网)
在此之前,按照监管部门要求,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卡时,须持本人身份证,运营商必须使用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核验用户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件,并通过系统自动录入用户身份信息,在验证信息真实有效之后,方可办理业务。理论而言,这一政策是完善的,如能得以严格实行,通信诈骗成本将会大幅提升,但遗憾的是,从“实名制”执行伊始,诈骗分子就轻松越过了这道防火墙。基本所有的手机卡都实现了实名制,包括最初没有严格要求实名制的170、171号段。但是,被用来实施通信诈骗的“实名制”手机卡,跟诈骗分子本人的身份信息没有任何关系,对此,全面“实名制”之后是否能避免这个问题?
“手机实名制”必须直面两个问题:其一,“实名制”是否能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?其二,“实名制”之后,公民隐私能否得到保障?这需要监管,更需要严惩。从监管角度来看,工信部要求运营商强制执行手机实名制,但对于执行好坏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;从惩罚角度来看,许多实行实名制的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规范,而我国立法缺位使利益各方职责不明,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法律依据,监管部门也没有执法权,运营商半推半就的态度让实名制成了政府的“一厢情愿”。
“手机实名制”能否有效解决骚扰诈骗的问题,背后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,既需要运营商的努力,也需要政府完善监管体系,更离不开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。(春城晚报 王军荣)
推荐阅读:苹果7p运行内存多大
(正文已结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