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品牌网 > 教育 >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2020-08-13 14:31:16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
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:

两岁半的女儿非常喜欢跟比她大的孩子一起玩,比如四五岁甚至五六岁,总是跟在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后面。

她每次都会很有礼貌地说:姐姐,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,可以吗?可总是被狠狠地拒绝。

甚至有时候小朋友看见她来了就躲,或者直接跟她说我们不欢迎你,我们不想跟你玩!

如果对方是一个小朋友的时候还好,有可能就一起玩了,但是如果是一群小朋友是肯定会被拒绝的。

妈妈一开始并没有过多干预,后来发现每次都是这样,女儿也经常因为被拒而眼泪打转,妈妈都有点受打击,有种被孤立的感觉,于是试图跟小朋友沟通。

但结果仍然不尽人意,小朋友们的理由各不相同:有的说她太小了、有的说不认识她、有的说她捣乱,总之就是不想跟她玩。

为此妈妈非常苦恼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?

但凡带娃在小区或游乐场玩过的,恐怕都遇到过这个问题。

当你用教科书式的社交方式去解决,询问对方“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?”时,你会发现,十次有八次都不会得到绘本中那样热情而友好的回应:“好啊!欢迎欢迎,一起来吧!”

大多数情况都和知乎上求助的那位妈妈差不多,不是被拒绝就是没反应,或者口头答应但行动上却没有接纳。

为什么教科书式的社交方式效果不好?

这是因为,孩子们的社交方式跟大人完全不是一个脑回路的,而我们常说的金句: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?正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的。

所以,在给孩子提供社交技能的帮助时,切记,他们与成人的社交技能不一样!!

如果你细心观察,就会发现,孩子们很少向对方介绍自己,他们直接就开始一起玩了。他们或许会问另一个孩子的名字,但不会想到要说出自己的名字。

宝贝好几个后来相熟的朋友,头几次玩完连人家名字是啥都不知道!

良好的同龄社交技能并不包括说“请”以及“谢谢”,很多父母把有礼貌和良好的社交技能弄混了。

《妈妈他们欺负我》的作者迈克尔·汤普森博士曾写道:

有时候,父母们怀抱着良好的心愿,告诉孩子应该直接走到其他孩子身旁,询问“我能一起玩吗?”但我总是教孩子们不要这么说,因为这相当于明确地给了对方一个拒绝的机会。这种拒绝并非出于恶意,只是因为那些孩子自己也缺乏社交技巧。
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比“入群申请”更有效的融入方式是啥?

其实让孩子站近一些,听对方说什么,然后再聊几句相关的话题,给对方积极的关注,并且提供帮助是更好的方法。

在具体分析时,汤普森博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:

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,大卫想参与另外两个正在一起搭积木的小朋友的游戏。

他先在旁边看了一会,然后说:“好酷啊,这是什么?”

其中一个孩子解释说,这是一个停车场。

大卫说:“那我去拿一些小汽车来。”随后就向玩具架跑去。他捧来好几辆玩具小车过来,问那两个孩子应该把哪辆车停进这个停车场。

后来停车场不小心被他人撞坏一角,他还主动安慰情绪失落的搭建者:“我们再重新搭建一个更好的,好吗?”

相信案例不用继续讲,我们也能想到大卫一定融入了那两个孩子,并且玩地非常愉快。

在开头那个问题下的回答中,有个妈妈也说了她家女儿的趣事:

她看见几个小女生在玩一弹就可以飞上天的类似竹蜻蜓的玩具,先是在旁边看着她玩,后来主动去帮其中一个大姐姐拣,捡到马上就交给大姐姐。

拣了几趟之后,她就跟大姐姐说:可不可以给我玩一下?

然后大姐姐就耐心地教她玩。

同理,小朋友踢球她就先捡球,也能很快融入。
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游戏力工作室创始人李岩老师在谈论儿童社交能力时分析说,我们如果想加入一个群体,那么我们需要表现出自己具备2个条件:

  • 我能服从群体的既有规则和秩序;
  • 我能为群体做出贡献。

这两点非常重要。

具体该怎么办呢?

明白了孩子们社交的原理,当孩子不能顺利融入需要你帮忙时,建议可以分为五步走。

01

观察

这一点真的不能省,非常重要。

孩子想要加入其他群体的原因无非有两点:第一,觉得他们的东西好;第二,喜欢一起玩的氛围。2-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地很明显。

我就会引导宝贝先一起看,看看他们到底在玩什么、说什么,他们的目的是什么,又需要什么,了解之后会对后边的“加入”环节有很大帮助。

02

给予肯定并讨论

还记得前边大卫是怎么做的么?

他在观察了一会儿后,问小朋友:“好酷啊!这是什么?”

一句话就表示了对对方的肯定,而且表明姿态: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捣乱的。

还有另外一个例子。

大卫的同学莎拉同样是希望加入到一群正在画画的孩子。

而她是怎么做的呢?

她上来就用一种指责语气问其中一个孩子:“你画的这是什么啊?看上去什么也不像!”这个孩子不理会她。结果她非常生气,甚至要抢人家的铅笔自己画。

相信大家也都能猜出来吧!

没错,莎拉并没有融入进去,而且还觉得委屈,跟老师告状说那些孩子不让她画画。

其实,在第一步她就做错了。

试问,有哪个团体或个人会喜欢上来就指责别人,指手画脚的人呢?

所以,如果自家娃向来好动或霸道,想跟别人玩,还想指挥别人的话,恐怕是很容易碰壁的,有想法不错,但,不是在这个时候提,而是在真正融入和被接纳之后!
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03

做出贡献

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。

前面回答问题那个妈妈的女儿可以说是无师自通哈。

想加入哪个群体就去给哪个群体做贡献,这一点效率很高啊!

这一招我曾经也屡试不爽哈。

这娃向来有想法,曾经有几次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,也是上来就说你应该这么搭,那样玩会更好等等,也曾碰的灰头土脸的回来诉苦:“妈妈,我是好心建议,可她们不但不听还很生气,说我管闲事,说她们就喜欢这样玩!”

自从我教给她可以先尝试去做贡献、帮助别人,等融入之后再提想法,她就没再被拒绝过。

比如在游乐场的积木区,她看到有几个孩子要搭房子,她就帮她们一起运积木;比如在小区玩沙子,她会把别人没有自己有的工具拿出来一起分享;再比如玩轮滑,有小朋友摔倒了她会帮忙把她扶起来,给她拍拍身上的土。
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04

遵守秩序

毕竟是新来的,从一开始就打算破坏固有秩序的人,大家都不喜欢,无论你的建议是对的还是错的。

大卫在帮大家拿来玩具汽车后,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做,更没有要求别人什么,而是询问原来的成员:应该把哪辆车停进这个停车场。

他完美地表示出了:我能服从群体的既有规则和秩序。

小孩子虽然不会像大人一样,明确问:“你愿意遵守我们的规则吗?”

但他们会在暗中观察,这种观察也不是特意进行的,而是一种下意识的,假如你还没有真正融入就表现出不想服从,那么抱歉,他们仍有可能会告诉你:我们不想跟你玩。

05

关注、关心同伴

这一点就比较深了,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入,而是真正的融入,并且需要孩子有足够的同理心。

案例中大卫的做法同样值得我们学习。

当有人撞坏了停车场时,他注意到负责搭建这个部分的那个孩子有些失落,于是他走过去安慰。

这一点,娃还小的话,一般做不到,但父母可以有效引导,或者主动承担做这样的事,慢慢的孩子也会留意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;

如果孩子大一些了,比如四岁之后,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做,比如安慰作品不小心被破坏的小朋友,鼓励搭建了几次仍没成功的小朋友。

这也是拥有良好伙伴关系非常重要的条件。

它不仅是一种社交能力,还体现着孩子的情商能力。
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

社交真的是年幼的孩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对于社交能力欠缺的娃而言,比交不到朋友更严重的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。

有些社交技能不是天生的,如果父母早期干预得当,孩子很快能进入“正途”。

如果你也正在为孩子不知怎么融入群体而发愁的话,照着这五步试一试,效果真的比“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?”好很多~


推荐阅读:依尚女性网

(正文已结束)

热点图片 更多>>
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”这句教科书式社交金句,竟然是在坑娃? “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?
做到这三点,您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 做到这三点,您可以更好
家长们教育孩子时,一定要注意,男孩女孩情绪表达有差别 家长们教育孩子时,一定
爸爸应该带孩子尝试的5种“危险”活动 爸爸应该带孩子尝试的5
新闻头条
精彩专题 更多>>
宝马530高功率该选进口还是国产版本,最详细的对比报告 1宝马530高功率该选进口
点击排行 更多>>